《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(叁)》(以下簡稱為《清華三》),2012年12月出版,收錄了六種八篇內容,分別是:〈說命(上)〉、〈說命(中)〉、〈說命(下)〉、〈周公之琴舞〉、〈芮良夫毖〉、〈良臣〉、〈祝辭〉、〈赤鵠之集湯之屋〉等。
冊數 |
篇名 |
簡數 |
簡長 |
字數 |
內容簡述 |
備註 |
三 |
說命上 |
7 |
45 |
198 |
|
〈說命上〉、〈說命中〉、〈說命下〉由同一書手寫成,這三篇最後一簡的簡背都有篇題〈傅說之命〉,整理者根據內容分別題為〈說命上〉、〈說命中〉、〈說命下〉。根據《書序》,〈說命〉是《尚書》的一部分,但不在漢初伏生所傳今文《尚書》之內,也不在孔壁的古文《尚書》中。雖然如此,先秦典籍曾多次引用〈說命〉,如:《國語.楚語上》、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、《禮記.緇衣》、《墨子.尚同中》、《禮記.文王世子》、《禮記.學記》等。(《清華三》,頁121) |
三 |
說命中 |
7 |
45 |
211 |
|
|
三 |
說命下 |
9 |
45 |
268 |
|
|
三 |
周公之琴舞 |
17 |
45 |
541 |
〈周公之琴舞〉首列周公詩,祇有四句,是對多士的儆戒,應當是一組頌詩的開頭部分。接下來是成王所作以儆戒為主要內容的一組九篇詩作,其中第一篇即今本《周頌》的〈敬之〉,據此可知這些詩肯定是《周頌》的一部分。周公之頌與成王所作其他八篇今本都已失傳。(《清華三》,頁132) |
簡背有編號,篇題〈周公之琴舞〉寫於首簡背面上端。又,此篇與〈芮良夫毖〉形制、字跡相同,當為同時書寫。(《清華三》,頁132) |
三 |
芮良夫毖 |
28 |
45 |
863 |
簡文先述周王時的情勢,次載芮良夫作毖的內容。芮良夫針對時弊所作的訓誡之辭,涉及君王應敬畏天常、體恤民意、德刑兼施、勿用姦佞以及君臣莫貪利享樂、應謹奉慎守等方面的治國之道。全篇多用韻,基本上都是句尾韻。(《清華三》,頁144) |
第一支簡背原有篇題〈周公之頌志〉,但有明顯刮削痕跡,整理者根據簡文內容另擬篇題為〈芮良夫毖〉,簡背皆有編號。芮良夫諫王、戒百官之事多見於典籍,如:《逸周書.芮良夫》、《國語.周語上》、《史記.周本紀》等,以及相傳為芮良夫所作的《詩.大雅.桑柔》篇亦可對照參閱。(《清華三》,頁144) |
三 |
良臣 |
11 |
32.8 |
270 |
簡文記述黃帝以至春秋著名君主的良臣,通篇連貫書寫,中間用粗黑橫線分隔成二十小段,從黃帝到周成王依歷史順序,春秋晉文公至鄭子產的師、輔則按國別編排。所記有些人物為傳世文獻未見,有些人物的時代與傳統說法不同,值得注意。(《清華三》,頁156) |
〈良臣〉與〈祝辭〉原由同一書手寫在一編相連的竹簡上,無篇題,整理者鑒於兩者內容性質截然不同,故分別擬題,作為兩篇處理。中國古代有尚賢的傳統,儒、墨都有此主張,《墨子.尚賢》所稱堯舉舜,禹舉益,湯舉伊尹,文王舉閎夭、泰顛等,均與〈良臣〉相合;《漢書.古今人表》將許多賢臣列於高等,也是同樣寓意。簡上文字有的屬於三晉一系的寫法,如「百」字作「全」。考慮到篇中特別突出子產,詳記「子產之師」、「子產之輔」,作者可能與鄭有密切關係。(《清華三》,頁156) |
三 |
祝辭 |
5 |
32.8 |
120 |
簡文有5支簡,各寫祝辭一則,屬於巫術之類。首則是「恐溺」,即防止落水淹沒的祝辭;次則是「救火」的祝辭;後三則都是射箭時的祝辭,分別用於射敵人、射禽獸和射甲革三種情況。(《清華三》,頁163) |
原與〈良臣〉連寫在一編竹簡上,詳見上文說明。(頁163)《禮記.郊特牲》疏云:「祝,呪也。」祝辭也就是呪語,多晦澀甚至不可解,簡文各辭正是如此。(《清華三》,頁163) |
三 |
赤鵠之集湯之屋 |
15 |
45 |
470 |
簡文記載了湯射獲一集赤鵠,令伊尹將之烹煮作羹,以及由此引發的種種事情。其內容可能與《楚辭.天問》所載「緣鵠飾玉,后帝是饗」有關。(《清華三》,頁166) |
簡背有編號,書於竹節處。第15支簡簡背下端有篇題〈赤鵠之集湯之屋〉。伊尹曾為湯小臣,湯舉之於庖廚之中,是古時流行的傳說。自先秦至漢代,有許多涉及伊尹的故事流行,不少見於子書。(《清華三》,頁166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