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(伍)》(以下簡稱為《清華五》),2015年4月出版,收錄了六篇內容,分別是:〈厚父〉、〈封鄦之命〉、〈命訓〉、〈湯處於湯丘〉、〈湯在啻門〉、〈殷高宗問於三壽〉等。

冊數

篇名

簡數

簡長
(公分)

字數
(字)

內容簡述

備註

厚父

13

44

474

簡文通篇為「王」和「厚父」的對話。「王」首先通過追溯夏代歷史,指出勤政、用人、敬畏天命、謹慎祭祀對於「永保夏邑(邦)」的重要性,厚父則從反面闡明君弗用典刑、顛覆其德、沉湎於非彝,臣弗慎其德、不「用敘在服」的嚴重後果。接下來,「王」介紹了自己當下的作為,厚父在回應中闡述了自己的認識和理念,重點是要畏天命、知民心、處理好司民和民的關係以及戒酒等。(《清華五》,頁109)

簡背有編號,依次為「一」至「十三」,今缺編號「一」,最後一支簡背有「厚父」二字,為篇題。篇中有一段文字與《孟子》所引《尚書》相似,從引文結合本篇結構、文辭特點等綜合考慮,〈厚父〉應為《尚書》逸篇。(《清華五》,頁109)

封許之命

9

44

211

〈封許之命〉是周初封建許國的文件,簡文詳記封許時的賞賜,圭、鬯、路車等,可與有關典籍及青銅器銘文對照。此外,簡文還詳記送吕丁就國的禮贈「薦彝」(即成組的祭器),許多器物名稱很難釋定,有待與考古發掘所見當時遺存對照,作進一步研究。(《清華五》,頁117)

簡背有編號,現第一、四兩簡缺失,在第九簡背面下部寫有篇題〈封許之命〉。「命」本係《書》的一體,在傳世《書序》中有〈肆命〉、〈原命〉、……「文侯之命」等,然傳世《尚書》中祇有〈文侯之命〉一篇。清華簡至命已發表〈說命〉上、中、下三篇,以及這一篇〈封許之命〉,使我們得以瞭解更多的「命」的性質和面貌。(《清華五》,頁117)

命訓

15

49

628

簡文內容記述為政牧民之道,與〈度訓〉、〈常訓〉等性質相同,內容相貫,文氣相類,關係十分密切,應是同一時期的作品。由於《左傳》、《戰國策》中有多處引用這些文獻,故有學者主張它們在春秋時期已經寫成,而清華簡〈命訓〉的面世,將有助於對這些文獻的深入研究。(《清華五》,頁124)

除最後一支簡外,每支簡背均有編號,書於竹節處,今缺序號「四」,序號「十四」殘。全篇原無篇題,因內容與《逸周書.命訓》大致相合,整理者據此擬題為〈命訓〉。(《清華五》,頁124)

湯處於湯丘

19

44.4

564

簡文有「設九事之人」之語,疑與馬王堆帛書《伊尹.九主》「事分在職臣」有關。作者強調「敬天」、「尊君」、「利民」思想,與戰國時期黃老刑名思想很接近。(《清華五》,頁134)

原無篇題及序號,整理者根據內容擬題為〈湯處於湯丘〉。本篇與〈湯在啻門〉形制、字跡相同,內容相關,為同一抄手所寫。本篇中的一些內容,見於《墨子.貴義》、《呂氏春秋.本味》、《史記.殷本紀》等文獻,不排除有可能為《伊尹》書的佚篇。(《清華五》,頁134)

湯在啻門

21

44.5

586

本篇內容記湯問小臣古先帝之良言,小臣答以成人、成邦、成地、成天之道,由近及遠,由小及大,比較系統地闡述了當時的天人觀。此外,本篇伊尹答湯問自五味之氣始,終以成人政,順天道,主旨與《史記.殷本紀》相合;在論五味之氣與生命之關係尤為詳盡,青玉行氣銘之類的氣功養生說當與其有密切關係。十月成人的過程又見於《管子.水地》、《文子.九守》、《淮南子.精神》等,各自立說,大不相同。簡文論氣以人之生老病死為始終;論成邦之道則在於政簡刑經,務求成效;論天、地則多言眾神。全篇所反映的思想頗為龐雜。(《清華五》,頁141)

清華簡已發表的材料中,已有五篇記載湯與小臣的事跡。其中〈尹至〉、〈尹誥〉文辭古奧,內容相對質實,是比較典型的書類文獻。〈湯處於湯丘〉、〈赤鵠之集湯之屋〉文辭顯白,故事性較強。〈湯在啻門〉氣象宏闊,行文繽密,思想雖駁雜,但以行道有成為本,篇中小臣答辭多有韻。(《清華五》,頁141)

殷高宗問於三壽

28

45

821

簡文假託殷高宗武丁與三壽(主要是與彭祖)對話的形式闡述作者的思想觀念。全篇可分兩大段。前段從宏觀的角度提出與事物屬性相關的長、險、厭、惡四個觀念,並以具體事物陳述其外在表現及因果關係,段末列舉殷世亂象以自警。後段提出與治國安邦及個人修養相關入祥、義、德、音、仁、聖、知、利、信九個觀念,且分別陳述其具體內涵,段末述彭祖對朝代更替之感歡,又與武丁討論俗民性格之兩端:「昜」、「晦」,詳述如何以教化的方式發掘後者之積極面,使之向善。(《清華五》,頁149)

簡背有序號「一」至「廿八」,今缺序號「三」,序號有錯亂,「十」與「十五」序號要互換。篇題〈殷高宗問於三壽〉寫在末簡簡背。(《清華五》,頁14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