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(陸)》(以下簡稱為《清華六》),2016年4月出版,收錄了六篇內容,分別是:〈鄭武夫人規孺子〉、〈管仲〉、〈鄭文公問太伯(甲)〉、〈鄭文公問太伯(乙)〉、〈子儀〉、〈子產〉等。

冊數

篇名

簡數

簡長
(公分)

字數
(字)

內容簡述

備註

鄭武夫人規孺子

18

45

557

簡文述春秋初葉(廣義而言)鄭武公去世至下葬前後,鄭武夫人武姜等對嗣君莊公的規試及莊公的表態。主要是武姜規勸莊公汲取先君武公的治國經驗,守喪期間讓權於大夫老臣,以及邊父的兩次觀勸:首次勸諸大夫慎辦先君之葬,再次則受遣向沉默不言的嗣君表達大臣們的擔憂。文末是莊公通過對邊父的回答,勸導諸大夫敬畏先君,同時要求他們送照自己的意志行事。全篇以對話的形式為主,其間亦插入與對話相關的史事。(《清華六》,頁103)

簡背有三道劃痕,未見編號。今簡序為整理者據內容及簡背劃痕排定。原無篇題,今篇題為整理者所擬定。本篇文本當形成於春秋早期,今見為戰國時抄本。(《清華六》,頁103)

管仲

30

44.5

1003

簡文以對話的形式來展現管仲的治國理念,其中包含較多陰陽五行的思想;尤其是篇中對《書.洪範》篇的引用,很值得注意。《洪範》的寫作年代,長期以來有不同的意見;《管子》各篇的年代,亦存在眾多的爭論。本篇簡文的出現,將有助於推動相關研的深入。(《清華六》,頁110)

竹簡保存大體完好,但第二十八簡下半段缺失,第二十九簡上半段亦不不存;這兩支簡之間是否還有缺失的竹簡,尚不易斷定;此外,第二十九簡與第三十簡之間亦應該有缺簡。全篇原無篇題,每支簡的簡背亦無次序編號。(《清華六》,頁110)

鄭文公問太伯(甲)

14

45

384

簡文記載了太伯臨終時告誡鄭文公的言辭。太伯歷數鄭國自極公、武公、莊公以來東遷啟疆,昭公、厲公鬥鬩斬伐的史事,最後勸誡文公當造慕先君,克己節慾,任用賢良。(《清華六》,頁118)

《鄭文公問太伯》有甲、乙兩本,內容基本相同,係同一書手根據兩個不同底本進行抄寫,為目前戰國簡中僅見的情況。甲本十四支,第三簡有殘缺。原無篇題,今篇題為整理者所擬。(《清華六》,頁118)

鄭文公問太伯(乙)

11

45

324

簡文記載了太伯臨終時告誡鄭文公的言辭。太伯歷數鄭國自極公、武公、莊公以來東遷啟疆,昭公、厲公鬥鬩斬伐的史事,最後勸誡文公當造慕先君,克己節慾,任用賢良。(《清華六》,頁118)

《鄭文公問太伯》有甲、乙兩本,內容基本相同,係同一書手根據兩個不同底本進行抄寫,為目前戰國簡中僅見的情況。乙本當為十二支,第三簡有缺失。原無篇題,今篇題為整理者所擬。(《清華六》,頁118)

子儀

20

41.5-41.7

634

本篇簡文講述秦晉殽之戰後,秦穆公為與楚修好,主動送歸楚子儀之事。簡文對送歸過程,特別是秦穆公和子儀的對話有詳細描述,是瞭解殽之戰前後秦、晉、楚三國關係和春秋外交辭令的重要史料。(《清華六》,頁127)

簡背無編號,無篇題。每簡保存基本完整,經編聯,內容大致相貫,惟第十五至十六簡、第十九至二十簡之間跳躍較大,疑有缺簡。(《清華六》,頁127)

子產

29

45

794

簡文是一篇傳述子產道德修養和施政成績的論說。全篇可分為十個小段,前九段以「此謂……」作結。篇首從「聖君」應該怎樣以利民自勉,取得民眾信任擁護講起,說明子產作為重臣,如何「自勝立中」,做到「助上牧民」。篇中敘及子產努力向前輩賢哲學習,集合良臣作為「六輔」等等政治作為。特別是篇中提到子產參照夏商周「三邦之令」、「三邦之刑」,制定了「鄭令」、「野令」和「鄭刑」、「野刑」,足以印證和補充《左傳》關於子產作刑書的記載。篇未歎息子產沒有機會在「大國」執政,以致未能充分實現其理想抱負,顯示此篇的作者對子產的崇拜。(《清華六》,頁136)

篇中有的文字,如:「言身(信)」,是典型的三晉系寫法,篇文作者或抄寫者可能與鄭有一定關係 。(《清華六》,頁136)